济南市历下区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信息来源:市环境保护局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畜禽养殖业多存在于农村地区,因此做好此类污染防治对于提升农村环境保护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着重要意义。

近期,历下区环保局对全区各养殖场(户)存在时间、畜禽存栏数、畜禽污染排放量及排放去向、环保手续办理情况、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全面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历下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形势不容乐观。

    一、目前历下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

    一是分布分散,不便集中管理。调查发现历下现有各类鸡、猪、羊、奶牛等畜禽养殖场(户)35个,存栏数共计鸡6000只,猪2328头,奶牛90头,羊150只,各养殖场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常年存栏量标准(国家标准是鸡30000羽,猪500头,牛100只),均属非规模化养殖。且分布在姚家办事处的丁家村,智远办事处的刘智远、姜家、邓家、八涧堡、盛福村,龙洞办事处的龙洞村等7个自然村,不便于进行集中管理。

    二是基础设施和养殖技术落后。历下区畜禽养殖场多采取农户喂养方式,资金投入低,一般每户只有几万至十几万。由于资金不足导致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圈舍搭建较为简易。以人工喂养为主要养殖方式,畜禽粪便清理以人工清理为主,没有采用现代化、机械化、自动化等现代养殖技术。

    三是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现有的畜禽养殖场(户)均没有按照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要求建设污染防治设施,部分养殖场甚至没有营业执照,养殖场内没有建设专门的畜禽粪便、污水收集设施和污染处理设施,卫生环境极差。污水未经集中收集随意排放现象较为普遍。

    四是环保意识淡薄。畜禽养殖户本地人员较少,大部分为外地来济人员,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淡薄,对环境保护和相关畜禽养殖的法律、法规、制度、标准不清楚、不了解,甚至一无所知,从未进行学习和培训,更谈不上落实和执行。

    五是管理部门之间协调不畅。历下区畜禽养殖业的管理机构有工商局、农业办、环保局等多个部门。区工商分局实行上级垂直管理体制,环保局属区政府序列部门,农业办属区发改委的内设机构,造成各机构之间信息交流、协调配合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严重影响全区畜禽养殖业的监督管理,增加了污染防治难度。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初步想法和对策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增强执法合力。建议成立政府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工商分局、发改委、农业办、环保局及相关办事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行使全区此项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职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环保局或农业办,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及时沟通信息,加强交流,增强执法合力。

    二是加强布局和规划,实行统一管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保工作要求,对现有畜禽养殖场进行统一规划和布局,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农业发展规划和环保整体规划,同步下达,同步推进。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以每村在适当地点集中建一处养殖场的标准进行资源整合,实现规模养殖,便于污染集中处理。鼓励农户联合养殖,实现相互交流,共同促进和提高。

    三是严格环境准入,提高建设标准。在新建畜禽养殖企业和原有各养殖场进行升级改造过程中,发改、工商、农业、环保等相关部门严格按照登记注册、行业准入、环保要求等标准进行把关。各养殖企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按要求进行排污申报,建设功能完备的污染物集中收集与处置装置,制定畜禽养殖业突发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对因疯牛病、禽流感、口蹄疫等动物疾病传播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有充分防治措施。

    四是强化环保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采取上门宣传、集中培训和环保技术指导等方式,组织各养殖户进行相关环保、畜禽养殖法律法规和制度标准的培训学习,使他们树立守法和环保意识,在日常养殖活动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要求,积极提高环保管理水平。
    五是对养殖户实施帮扶。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上给予一定倾斜。建议上级在出台“三农”发展相关政策时,一并考虑农村养殖污染防治问题。建议财政部门设立并提供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养殖农户扩大规模,增强其科学养殖、绿色养殖的能力和水平。农业部门、环保部门加强对养殖业的技术指导力度,支持全区养殖业做大做强,提高养殖管理水平、环境保护水平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 上一篇:
  •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