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11370100004189250W/2023-01187 组配分类: 工作进展
  • 成文日期: 2023-10-30 发布日期: 2023-10-30
  • 发布机构: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
  • 标题: 国家级新名片!槐荫入选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 发文字号:
国家级新名片!槐荫入选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信息来源:市生态环境局宣教中心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

10月28日上午,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济南年会上,生态环境部为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进行命名表彰,济南市槐荫区成功入选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绿水丰涟漪,青山多绣绮,槐荫区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牢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探索了具有本区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打造美丽乡村

“园林城市”为城市增绿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槐荫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乡村风貌。仲夏时节,走进位于济南市槐荫区西北部的席家庄村,入眼处稻田随风起浪,湿地池塘内荷叶连天,在这怡然的乡村美景中,充满生命律动的绿色扑面而来,产业赋能带来无限的向往。席家庄村北靠黄河、南望双龙湾,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并结合农村环境整治,走出了一条依托水稻种植的农文旅融合发展兴村富民路。

这只是槐荫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同时,槐荫区聚力打造“园林城市”,新建腊山山体公园、南辛康养公园等城市公园,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优化工作,有序推进生态安全屏障建立。黄河槐荫段范围内初步形成了集临河防浪林、堤肩行道林、淤区适生林以及护堤林为一体的24.281公里生物防护林系,同步打造花卉景观大道、花漾街区,市民实现了出门见绿、推窗见景。初步构建了以山体(森林、湿地、郊野)公园为基底、以城市综合公园为主干、以社区公园为节点的公园体系。

投资1.2亿元治理城郊污水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100%

槐荫区科学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100%。印发实施《槐荫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日常运维管理考核细则》等规范性文件,制定了农村生活污水长效运行管理办法。

在玉清湖街道龙王庙村,村里建设了污水处理站,经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能用于农业灌溉和生态养殖,实现循环再利用,鱼塘与该村污水处理站仅一路之隔,达标排放的水排入河流,可直接用于鱼塘养鱼。

此外,推进排水管网“清网战役”,清淤疏浚城市管道559公里。实施黄河—小清河—玉清湖—玉符河—腊山河—兴济河等水系连通工程和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投资1.2亿元实施城郊污水治理项目,消除了污水进入水体污染水环境隐患。国、省控水质断面Ⅲ类比例达标率连续五年保持100%,时隔60多年济南土著鱼中华鳑鲏大量涌现小清河,实现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全区无劣V类水体和黑臭水体,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生态修复

打造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

槐荫区不断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深入开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着力完善黄河生态廊道建设,完成百里黄河风景区槐荫段全面提升工程,黄河岸线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实施黄河流域水生态修复治理,基本完成长平滩区护城堤工程建设。不断增强济西湿地、玉清湖、美里湖生态修复、水源涵养、生物栖息功能,形成了气韵贯通、和谐共生的大河、大湖、大湿地生态格局,聚力打造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景观效果。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从“求生活”到“求生态”,槐荫区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辖区交通体系日益完善,是山东首个实现高铁、地铁、轻轨、长途客运、市内公交“零换乘”的交通枢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引导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建设生态文明,筑牢生态屏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快推动能源革命和绿色低碳科技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


  • 上一篇:
  •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