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11370100004189250W/2023-01378 组配分类: 工作进展
- 成文日期: 2023-11-27 发布日期: 2023-11-27
- 发布机构: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
- 标题: 吸睛澳大利亚研学团!市中无废城市建设再上台阶
- 发文字号:
今年以来,济南市市中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无废城市”建设思路,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厚植“无废文化”,以“无废细胞”创建作为切入口,精心打造“无废城市”建设“样板间”。创建成果不仅吸引云南省大理市等省内外考察团前来参观考察,更是成功入选中国国际低碳学院现场教学内容,吸引澳大利亚考察团队将目光投向济南市市中区。
2023年11月23日,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商法学院可持续性发展社区课题考察团队一行到济南市市中区参观考察“无废楼宇”“无废社区”创建情况。
2023年济南市市中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扎实开展‘无废企业’‘无废社区’‘无废楼宇’创建行动,积极探索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综合利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全面拉开绿色发展新框架。”;2023年3月,区政府出台《济南市市中区“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形成“无废城市”建设纲领性文件;同时,创建10个“无废细胞”列入区政府2023年度20件民生实事。
一是大胆探索,出台“无废细胞”指标体系。针对不同的“无废细胞”分别编制不同创建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制度体系、基础环境、固体废物管理、减污降碳、环境宣传和公众参与等项目,每个项目细分评价指标,采用百分制将“无废细胞”创建各项工作具体化、台账化、分值化,并组织召开“无废细胞”创建评价指标体系评审会,邀请省、市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评审,听取专家意见,完善创建评价指标体系,“无废细胞”创建具备了可操作性。
二是打造“无废细胞”创建模板。以“基础条件好、减降空间大、成果易展示”为原则,对标循环经济、生态维护、固体废物降量、环境污染防治等创建目标,结合拟建点位基础条件实际,因地制宜、因业施策、分类实施。“无废社区”以垃圾分类、无废休息驿站打造、无废知识互动、废旧物品利用等项目为突破点,将路灯由电能更换为太阳能,实现节约用电;设置雨水收集器,把雨水引入收集器内,用于“楼顶农场”灌溉,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设置堆肥箱,通过技术发酵对厨余垃圾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用于“楼顶农场”施肥,实现资源化再利用。“无废楼宇”以餐厨垃圾处置、雨水收集系统改造、太阳能灯安装改造等项目为突破点,践行减污、节水、节电等“无废”理念。“无废工厂”以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为重点,力求源头减量、工艺循环,实现经济效益。
在“无废”社区--兴隆街道兴华社区,太阳能发电座椅引起外籍友人的兴趣,纷纷尝试给手机充电
三是突出实效,“无废”效益“肉眼可见”。经过半年时间,目前乐山社区、礼贤社区、老商埠商业街区等5家“无废社区”,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生态环境市中分局、山东济南回民中学等5家“无废楼宇”和山推建友有限公司等3家“无废工厂”作为试点已首批完成“无废”改造。山东省济南回民中学楼顶教学光伏电站,105块电池板,峰值功率30KW,年发电三万度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7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教育效益“三丰收”;学校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共设置38个相互联通的雨水回收桶,形成全校雨水回收系统,全年可利用雨水近600吨,雨水日常用来浇花养草洁净校园。
由外籍友人、志愿者、在校师生组建的男篮、女篮展开激烈对抗赛,燃爆全场!
济南市泉泽小学志愿者与国际友人讲解、互动(引领大家参观“天然氧吧”“食育工坊”“光伏电站”等建设项目,外籍友人触摸“永生”苔藓,寓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小志愿者一起浇灌“会呼吸的墙”——绿萝墙,将绿色低碳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
“无废城市”看似是一个庞大的目标,“无废细胞”理念的引入让这个目标化解为人们日常触手可及的微小改变,以润物无声的姿态走入百姓生活。十个“无废细胞”先行,逐步将创建样板复制推广,形成“以点带面,连成一片、示范引领、整体提升”的效应,全面激发全区学校、医院、酒店、家庭等各领域“无废细胞”创建热情。同时加强“无废”文化宣传,以“无废细胞”创建为契机,让居民群众直观了解“无废城市”的概念,积极践行“无废城市”理念,形成覆盖全社会、全民参与的“无废城市”运转模式。
志愿者们亲手奉上市生态环境局定制的宣传品——“小麦杆”餐具和印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布艺环保袋,外籍友人沉浸式体验“低碳”“无废”理念。
“无废城市”建设是一个久久为功的探索实践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积极投入其中,从生产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让城乡环境更加美丽清新、宜业宜居,坚定做生态文明理念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同时推动形成各类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综合管理模式,形成全 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将节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无废城市”建设新成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无废”理念从生活点滴做起,聚力形成覆盖全社会、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