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将市生态环境局2022年度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重点工作成效
2022年,市生态环境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多项指标达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空气质量方面,综合指数2021年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退出“后20”位,2022年退出“后30”位,连续两年实现两位数提升,综合指数和同比改善率均列全省7个通道城市第1名;PM2.5年均浓度37微克/立方米,为全省通道城市最低,同比改善7.5%;优良天数比例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气同比减少7天。水环境质量方面,国省市控河流考核断面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国控断面好三水体比例连续两年达到100%,水质指数全省第一;小清河辛丰庄出境断面均值历史性达到二类标准,实现自2019年以来的“四连升”。土壤环境质量方面,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有效保障。
(一)精准施策,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有序。以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济南市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方案》,以更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工业污染深度治理,开展工业污染深度治理专项整治“回头看”,升级改造治污设施99套,取缔低空排烟设施107处;对4256家工业源和1989处扬尘源实施差异化管控,实现重污染天气应对科学精准化。强化移动源污染管控,在全省率先实施国二及以下标准老旧汽油车提前报废更新补贴政策;依法处罚427起冒黑烟上路行驶等违法行为,检测111台排放不达标非道路移动机械并责令维修,发现250个油气回收问题并督促整改完成。强化清洁取暖改造,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济南市2022年平原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实施方案》,协调推动2.6万户清洁取暖改造工程。强化精细化监管,每月组织对161个镇街空气质量、1426条路段颗粒物情况排名通报、资金奖惩。顺利完成冬奥会等重大活动的服务保障。
二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聚焦流域水质提升,监测考核全市70个市控断面,发放市级地表生态补偿资金1812.9万元。聚焦汛期水质反弹防范,累计出动5000人次,开展水污染隐患拉网式排查。聚焦入河排污口治理,完成899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和127个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污口、工业生产废水排污口标志牌树立工作。聚焦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强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树立规范化标志牌992块。
三是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风险防控,完成295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督促济南油墨厂等4个污染地块实施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持续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34处、农村环境整治村庄64个。持续深化地下水保护,开展13个地下水国控点位监测巡查,发现5个问题并整改,强化16个化工集聚区地下水污染防治。
(二)统筹兼顾,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实有力。一是全力改善黄河流域环境质量。印发《济南市贯彻落实<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实施方案》,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改善。督促实施北大沙河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黄河干流泺口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到二类等级。持续推进黄河流域“清废行动”,整改758个固废问题。二是全力保障黄河流域生态稳定安全。联合开展自然保护地生态破坏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完成《济南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编制;深化生态文明创建,市中区、历城区获得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称号,历下区等5个区县获省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历下区、商河县获得省级生态强县称号及2000万奖励;成为2023年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年会承办城市。开展生态环境领域安全生产拉网式排查,整改隐患问题747个。安全处置医废3.21万吨,其中涉疫医废1.03万吨。整改完成中央、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241项,11个整改案例入选省级典型案例。三是全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沟通完善项目方案,智慧生态黄河示范项目加快推进。全力推进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开展34个重点项目现场督导工作。印发《济南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全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在全省率先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盘查工作,在全省首个开展“十四五”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路径研究,在全国走在前列。国家“低碳日”成功在济南举办。国家生态环境大数据超算云中心成功入选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案例。
(三)多措并举,经济平稳运行服务有效。一是持续增强服务效能。出台《助企纾困服务高质量发展的20条措施》,将38个行业169类项目纳入环评豁免正面清单,创新制定非重大变动无需环评清单,为企业纾困减负;将省市重点项目纳入“绿色通道”,完成434个重点项目、15个已确定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环评办理;实行“两个容缺”助推项目落地,完成17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合规园区认定和74个园区规划环评(跟踪评价)审查。二是强化总量要素保障。挖掘并完成88个污染物减排项目,全市范围内统筹调剂总量指标,全力保障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等省市重大项目顺利落地。三是积极培育经济新增长点。起步区新型建材行业清洁生产集体审核试点成为国家首批创新试点,平阴县安平镇环保管家服务项目、莱芜区环境管理综合服务项目成为省级环境管家服务项目试点。积极争取上级资金5.4亿元,提报37个项目进入中央生态环保项目库,申请资金约6.44亿元。
(四)积极创新,智慧监管精准高效。一是全力提升监测水平。推进碳监测试点工作,强化污染源自动监控安装联网,新建96套自动监控设施;创新打造“1+12”模式,实现区县分中心实验室监测能力“全覆盖”。二是全力提升智慧监管水平。深化智慧环保平台建设应用,推送各类数据异常报警信息1.3万余条;组织网格巡查29万余次,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3.7万余个;成为全国首个国省市三级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智慧会商试点城市。三是全力提升排污许可监管水平。提前完成1596家排污许可证质量审核及593家执行报告审核,推送排污许可证到期延续预警等2.27万条信息,执行报告年报和季报按时提交率达到100%。四是提升环境执法效能。实施差异化监管执法,正面清单企业增加至265家,同比增加41%,对清单内企业开展非现场检查1437次,减轻、从轻和免除行政处罚162件,减免罚金1775万元。
(五)从严治党,气正风清氛围更加浓厚。一是强化政治建设,始终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组织党组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25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市两级党代会精神,各级党组织开展各类型集中学习100余次;压实39项党建主体责任,明确17项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二是强化队伍建设,从基层一线考察识别干部,优化机构职能,创立各类青年攻关、理论研究小组,创设“千人助千企帮千村”党建活动,探索“互联网+”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开展18期“生态环保大课堂”。三是强化作风建设,发扬“严真细实快”的工作要求,开展纪律作风集中整顿活动,制定防范措施136条;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做好本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专项整治。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2023年,市生态环境局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全面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推动我市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跃升,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做出贡献。
(一)着力改善环境质量,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统筹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部署推进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标志性战役,实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强化河流总氮控制,强化入河湖排污(水)口监督管理和水源地保护,确保国省控断面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推进土壤污染风险防控和修复,强化重点建设用地土壤调查和评审,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强化农村生活污水与黑臭水体治理,严格地下水保护。
(二)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积极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严格入黄支流总氮浓度,加快推进“智慧生态黄河”建设项目,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推进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主动服务经济平稳运行。积极争创各类生态文明示范,严格生态保护监管,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全力配合做好六五全国环境日济南主场活动,积极筹备2023年中国生态文明论坛。
(三)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环境治理能力提升。深入实施固定源排污许可制,积极申请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认真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进执法监管、帮扶服务“双到位”。不断优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完善网格监管体系,深化智慧平台应用。紧盯各级督察整改任务,推动反馈问题落地见效。持续开展危废、核与辐射等领域安全隐患大排查,坚决守住环境安全底线。
(四)坚持党建引领,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活力。坚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力度,加快打造生态环保铁军。坚持强化作风整治,发扬“严真细实快”作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