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11370100004189250W/2025-01920 组配分类: 工作进展
- 成文日期: 2025-10-17 发布日期: 2025-10-17
- 发布机构: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
- 标题: “两山”回响看济南丨全面推进美丽济南建设案例展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④
- 发文字号:
编者按: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济南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构筑山泉湖河城浑然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济南。全市上下积极行动,探索实践了一批美丽济南建设案例,涵盖绿色低碳转型、污染防治攻坚、生态保护修复等多个领域。现面向社会展示这些案例,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和参与美丽济南建设的生动局面,为美丽中国、美丽山东建设贡献济南力量。
第二篇章:推进污染防治攻坚
坚持黄河生态保护 打造幸福美丽河湖
一、基本情况
黄河历城段位于济南市主城区北侧,河道长度16公里,流经华山、荷花路2个街道办事处,涉及16个自然村,居于济南“携河北跨”战略的咽喉位置。多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行洪安全和群众生产、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四乱”问题屡禁不止,传统单一执法模式难以应对复杂治理需求,该河段治理保护面临严峻挑战。
二、工作亮点与成效 (一)创新机制,联防综治筑牢安全底线。2023年4月,率先成立山东省首家黄河生态保护联防综治办公室,以河湖长制为统领,联合公安、检察院、法院、城管、交通、街道办等15个执法部门,创新构建防、控、治于一体的联防综治新机制。实践中,联防综治办公室以联合执法为抓手,以联席会议为纽带,累计联合巡查400余次,行程2.2万公里,联合行动累计清除违规种植林木15.9万株、拆除违建5.76万平方米,推动“四乱”问题动态清零,切实筑牢河道行洪安全与生态保护屏障。 (二)生态修复,系统治理重塑绿色长廊。紧盯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落实,持续系统实施黄河生态风貌带建设,分层级育植生态防护林2826亩,建成堰头、付家庄、凤凰大桥3处郊野公园,全线打造成集园林景观、休闲游憩、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生态水景式防洪工程,水质连续9年稳定保持Ⅱ类标准。昔日的违法种植密集区蜕变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绿廊,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2022年全段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三)法治文化融合,丰富幸福河湖内涵。司法硬举措与文化软实力双轨并进。一是司法利剑护航,2022年设立环境资源黄河法庭,审结涉河案件5起,通过以案释法显著提升法治威慑力;2023年建成检察公益诉讼法治教育基地,推进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有效衔接;2024年成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人民调解委员会,整合多方力量,筑牢维护沿黄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已成功调解相邻权生态环境等纠纷。二是文化根脉厚植,打造“法润历城·鹊华大观”等人文地标;建成全省最大的黄河生态法治宣传广场,2024年获评“山东省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该广场累计开展活动90余次,受教育人数达6万人次以上,成为黄河普法、文化宣传和群众休闲旅游主阵地。 通过一系列举措,黄河历城段生态治理成效显著。2022年以济南市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通过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验收;2024年成功入选水利部首批幸福河湖优秀案例,成为山东省唯一入选案例;其创新经验作为全国24个优秀案例之一,于2025年3月通过水利部宣介活动面向全国推广,实现了从地方实践到全国样板的精彩蝶变,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幸福河湖建设内涵。 三、经验启示
(一)建设幸福河湖,必须发挥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谋划、部署、推动河湖长制工作,强调要一以贯之。要把河湖长制制度优势转化为幸福河湖建设成效,发挥好“河湖长+”作用,形成流域统筹、区域协调、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为强化水岸共治,实现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二)建设幸福河湖,必须抓牢长效管护。河湖管护是基础性长期性工作,要结合地区实际,从人员落实、资金保障、资源整合、科技应用等方面,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模式;要建管并重,严格涉河建设项目审批,加强涉水生产生活行为管控,守护好水域岸线空间,让幸福河湖建得好、管得住。
(三)建设幸福河湖,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幸福河湖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治水内涵的新阶段新任务。要注重城市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协调融合,做活水文章、提升水效益,将良好的河湖水环境转化为城乡绿色发展增长点,治理一条河流、带动两岸发展、形成绿色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