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筑基五十年 美丽济南展新颜 | 水质篇:让碧水清泉成为泉城最亮丽的底色
发布日期:2025-06-10 14:56
浏览次数:次
字体:【大 中 小】

1975年4月,济南市环境保护办公室成立,正式揭开全市环境保护事业的序幕。从治理工业“三废”开始,历经机构更名、区划结构调整,济南生态环境治理迈向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黄河时代”。
五秩芳华,向新而行。济南市生态环境局联合《济南日报》特别推出“生态筑基五十年 美丽济南展新颜”专题报道,通过梳理济南五十年生态环保的重大事件、创新举措和显著成果,展现济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不懈努力与向好变化。回顾半个世纪以来的探索与实践,激励更多人关注生态环境,共同建设与守护“美丽济南”,希望“今天”的努力让“明天”的济南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今天推出——《水质篇》。
水质篇

小清河(济南段)水质改善工作入选第一批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崔健 摄)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然而,水在孕育生命、滋养城市的同时,却在一段时间里默默承受了城市发展带来的污染之痛。十年磨一剑,这一剑,斩向水污染。济南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打响碧水保卫战。
★1996年,济南市启动第一轮小清河干流综合治理。
★1998年,光大水务(济南)有限公司一厂正式投入运行。
★2004年,节水保泉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泉群恢复喷涌。
★2007年,济南市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开工仪式在板桥举行。
★2010年,小清河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及工商河、东泺河等市区河道治理竣工。
★2010年,列入全省考核的4条主要河流,均达到恢复鱼类生长的水质目标。
★2012年,全省实行了河流断面“超标即应急”工作机制,省控以上河流断面稳定达到“双四五”达标边缘控制目标。
★2013年,完成兴济河、工商河、巨野河等一批河道治理工程,敷设雨污管线170余公里,基本实现城区河道污水不直排。
★2015年,全市省控以上河流断面基本消除劣五类水体。
★2017年,城区37处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全面完成。
★2019年,小清河出境断面水质首次达到“好三”标准。济南入围第三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2022年,国控河流断面好Ⅲ类水体比例达到100%,小清河干流发现大量中华鳑鲏种群、出境断面年均水质创纪录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
★2024年,济南市水环境质量指数连续三年全省第一,雨污合流管网、黑臭水体“两个清零”任务全面完成,小清河(济南段)水质改善工作入选第一批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