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11370100004189250W/2025-01808 组配分类: 工作进展
- 成文日期: 2025-09-17 发布日期: 2025-09-17
- 发布机构: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
- 标题: “两山”回响看济南丨全面推进美丽济南建设案例展播:加快绿色低碳转型④
- 发文字号:
编者按: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济南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构筑山泉湖河城浑然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济南。全市上下积极行动,探索实践了一批美丽济南建设案例,涵盖绿色低碳转型、污染防治攻坚、生态保护修复等多个领域。现面向社会展示这些案例,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和参与美丽济南建设的生动局面,为美丽中国、美丽山东建设贡献济南力量。
第一篇章: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光量子雷达助力济南生态环境监测
打造全国首个立体监测网络
在济南市,一套创新的环境监测系统正悄然守护着蓝天白云。依托全球领先的光量子雷达技术,济南市构建了全国首个“光量子雷达立体监测网络”,这套系统不仅突破了传统监测的瓶颈,还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了精准“导航”。
一、工作背景:城市空气治理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济南市空气质量改善面临严峻挑战,如颗粒物污染、扬尘源和秸秆燃烧等污染问题频发,传统监测手段存在效率低、覆盖面窄、无法实时溯源等瓶颈。为破解这一难题,2020年6月,济南市率先引入光量子雷达技术,部署6台水平扫描颗粒物光量子雷达设备,覆盖面积约700平方公里,初步建成全国首个立体监测网络,用于大气颗粒物污染源溯源。
为推动大气环境空气质量的进一步改善,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在已安装6台光量子雷达基础上,增设9台光量子雷达,包括6台水平扫描的颗粒物光量子雷达、2台垂直扫描的颗粒物光量子雷达、1台垂直测风激光雷达。对原有颗粒物光量子雷达监测网络进行升级扩容,在济南市搭建全面覆盖重点区域的以颗粒物光量子雷达为核心设备的激光雷达大气颗粒物排放水平扫描监测网络,与地面离散式的监测手段相结合,构建“一体化全方位立体式污染源监测体系”,实现昼夜不间断的全市大气秸秆燃烧、扬尘、工地、餐饮、车辆等大气颗粒排放污染源的立体精细化监测,为济南市大气污染治理保驾护航,促进空气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主要做法:科技赋能,精准治理
通过三大创新做法,将光量子雷达技术转化为高效治理工具,确保污染源无处遁形。
(一)精准识别污染源,实现动态追踪。利用量子雷达快速扫描的优势,扫描一圈仅需8分钟,通过扫描区域内本地产生颗粒物污染源动态飘移轨迹,形成污染地图,识别筛查地面扬尘源,为溯源排查提供技术支撑。济南市生态环境局通过“监测-推送-处置-核查-反馈”五步法进行处理处置,监管人员通过查看雷达绘制的“污染地图”,接收到疑似污染源排放线索后到现场核查,对核实的污染源采取控制措施,最终反馈销号。
图1 雷达监测污染源持续排放
(二)建设智慧数据云平台,提升决策效率。为推进量子雷达监测数据界面优化展示,便于随时查看监测数据,济南市开发建设了“光量子雷达智慧数据云平台”,该平台包括雷达实时数据图展示、历史数据查询、报告查看等功能,旨在为环境方面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服务,并接入济南市智慧生态黄河平台,可通过内部平台实现数据查询。
图2 光量子雷达智慧数据云平台
图3 光量子雷达实时数据
(三)建立数据推送制度,驱动常态化治理。在实时查询基础上,创新推出日报、周报、月报及污染异常分析报告推送机制。日报包含颗粒物报警点位分析、扫描图和24小时视频;周报针对高频报警点位督促整改;月报统计分析污染源时空分布和防控建议。这套制度确保了数据的持续应用,提升了治污精准度。
图4 光量子雷达报告节选
三、取得成效:数据说话,蓝天可见
(一)污染治理效率倍增。系统累计推送600余份日报、90余份周报、20余份月报和90余份污染异常分析报告,为秸秆燃烧、扬尘、工地等污染源提供了可靠判定依据。
(二)覆盖范围与响应速度优化。监测网络覆盖全市重点区域,扫描效率相比传统雷达显著提升,实现污染源的实时发现和处理,助力济南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三)技术创新突破。作为中国首台自主研发光量子雷达,技术融合近红外量子探测与激光雷达,解决了传统设备体积大、人眼不安全、无法自动溯源等瓶颈,抗干扰性强,不受日光或雾霾影响。
这套系统不仅为济南市大气污染治理保驾护航,更成为全国环保领域的标杆案例。未来,济南市将继续深化光量子雷达应用,推动空气质量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