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11370100004189250W/2025-01813 组配分类: 工作进展
  • 成文日期: 2025-09-18 发布日期: 2025-09-18
  • 发布机构: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
  • 标题: “两山”回响看济南丨全面推进美丽济南建设案例展播:加快绿色低碳转型⑤
  • 发文字号:
“两山”回响看济南丨全面推进美丽济南建设案例展播:加快绿色低碳转型⑤
信息来源:市生态环境局宣教中心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

编者按: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济南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构筑山泉湖河城浑然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济南。全市上下积极行动,探索实践了一批美丽济南建设案例,涵盖绿色低碳转型、污染防治攻坚、生态保护修复等多个领域。现面向社会展示这些案例,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和参与美丽济南建设的生动局面,为美丽中国、美丽山东建设贡献济南力量。

第一篇章: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以“垃圾能源化”构建

区域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典范

        一、项目基本情况

作为首批落地济南起步区的清洁能源企业,光大环保济南项目承载着区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与能源结构优化的双重使命。项目坐落于起步区孙耿街道,紧邻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场,总占地120亩,总投资12.6亿元,采用国际领先的机械式炉排炉技术,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2750吨,是山东省首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也是起步区构建“废弃物—能源—资源”循环链条的核心节点。

其建设历程与起步区的发展同频共振:2011年一期工程投运,以4条500吨/日焚烧线打造亚洲最大单体垃圾焚烧项目,2013年斩获国内垃圾发电行业首个“鲁班奖”,为起步区早期生态基建奠定标杆;2018年二期工程投运后,新增750吨/日焚烧线,形成总装机容量51MW的清洁能源矩阵,年处理能力提升至110万吨,精准匹配起步区人口增长与城市扩张带来的垃圾处理需求,成为区域环境治理的“压舱石”。

二、主要做法

(一)从“垃圾围城”到“无害化处置”的污染阻断。传统生活垃圾处理以填埋为主,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更易产生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甲烷等温室气体无序排放等生态隐患。光大环保济南项目通过“焚烧+闭环处理”技术,从源头切断垃圾污染链条,实现减污效果的全维度提升。在前端处理环节,生活垃圾运抵后先进入密闭垃圾池发酵5-7天,通过机械搅拌实现匀质化,既提升焚烧效率,又避免垃圾露天堆放产生的恶臭与渗滤液渗漏。核心焚烧环节采用机械式炉排炉技术,炉内温度稳定保持在850℃以上,不仅能彻底杀灭垃圾中的病菌、病毒等有害物质,更可将二噁英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解率控制在0.1 ngTEQ/m³以下,从根本上解决了垃圾填埋可能导致的土壤、水体和大气污染问题。项目年处理生活垃圾110万吨,替代传统填埋处理,每年减少甲烷排放约2.3万吨,等效减排CO₂64万吨,在减污的同时实现了显著的降碳协同效应。

(二)从“废物焚烧”到“能源循环”的低碳转化。光大环保济南项目的核心价值,在于将“垃圾”这一城市代谢废物转化为绿色能源,通过替代化石能源消费实现深度降碳,构建起“焚烧发电+余热供暖”的双路径降碳体系。发电端的能源替代效应尤为显著。垃圾焚烧产生的余热通过锅炉转化为高温蒸汽,驱动51MW汽轮机组发电,年供电量达4亿度。这部分电能并入济南电网后,可替代等量火力发电,年减排CO₂约30万吨。更值得关注的是能源转化效率:每7吨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折合1.6吨标煤,转化为3115度清洁电能,相当于为20万户家庭提供全年绿色电力,既减少了化石能源消耗,又降低了电力生产环节的碳排放。余热供暖的低碳延伸进一步拓展了降碳边界。2025年投运的清洁供暖网络,通过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将垃圾焚烧的余热转化为供暖热源,覆盖起步区孙耿街道周边50万平方米居民区域。该系统年回收余热9.7万吉焦,折合节约标准煤3300吨,对应减少CO₂排放8600吨。相较于传统燃煤供暖,不仅彻底消除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更以“废物余热”替代化石能源,实现了供暖环节的“零碳”转型。此外,项目创新的“蒸汽联产”模式形成降碳增效闭环。单吨垃圾可产出2吨蒸汽,通过向周边企业销售蒸汽,替代企业自建锅炉,降低下游企业40%的能源成本,构建起“垃圾处理—能源生产—产业赋能”的区域低碳生态链。

三、项目亮点

作为济南起步区清洁能源体系的核心节点,光大环保济南项目的价值远超单一的垃圾处理功能,其构建的循环经济模式为起步区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统一提供了范例。

在生态效益方面,相比传统垃圾填埋和火力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共减排CO₂约95万吨/年。在经济效益层面,年供电收入约1.86亿元,垃圾焚烧收入4480万元,供热收入550万元。在社会效益层面,项目解决了济南北部区域的垃圾处置难题,创造就业岗位140个,其“鲁班奖”级别的建设标准,也成为起步区吸引环保产业集聚的“名片”。在示范意义方面,该项目完善了区域减污降碳基础设施体系:通过垃圾无害化处理,提升了城市环境承载力;通过绿色能源供应,优化了区域能源结构;通过余热供暖网络,推动了民生领域低碳转型。三者协同发力,为起步区打造黄河流域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提供了坚实的生态支撑。


  • 上一篇:
  •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