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11370100004189250W/2025-01809 组配分类: 工作进展
- 成文日期: 2025-09-17 发布日期: 2025-09-17
- 发布机构: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
- 标题: “两山”回响看济南丨全面推进美丽济南建设案例展播:加快绿色低碳转型③
- 发文字号:
编者按: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济南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构筑山泉湖河城浑然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济南。全市上下积极行动,探索实践了一批美丽济南建设案例,涵盖绿色低碳转型、污染防治攻坚、生态保护修复等多个领域。现面向社会展示这些案例,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和参与美丽济南建设的生动局面,为美丽中国、美丽山东建设贡献济南力量。
第一篇章: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天地热能巧利用,济南低碳供暖辟新径
在济南华山片区的现代楼宇群之下,一项突破性创新技术破解了地热冷暖失衡难题,正悄然改变城市供能方式,为济南绿色能源转型树起新标杆。华山多能互补热泵供热制冷示范项目,通过创新应用“地热+空气能”多能互补技术,为华山片区提供高效清洁的冷热服务,并成为山东省首批六大地热能试点工程之一。
一、基本情况:创新引领的清洁能源示范
2024年,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首批地热能试点工程验收名单,“华山多能互补热泵供热制冷示范项目”位列六大项目之一。该项目采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热钢套管桩与空气能源塔耦合热泵高效供热供冷技术”,该技术已荣获中国金桥奖、山东省科技金桥奖、山东省区域能源学会科学技术奖、2024年“济南好成果”榜单等多项国家级、省市级荣誉。
项目为华山片区约130万㎡的区域提供基础热负荷,项目采用“地热能+”的创新设计理念,利用地热能+空气能作为低温热源,实现低碳供能。
二、主要做法:天地协同的技术革命
(一)技术突破:深挖地热潜能。创新研发大温差岩土冻融取热技术,通过钢套管桩将地热提取深度延伸至岩土冻融层,有效释放土壤中水相变的凝固潜热。在同等打井深度条件下,提热量高出传统技术近4倍,大幅减少占地面积和地热井数量。
(二)多能互补:天地协同供能。成功将地热能和空气能耦合创新利用,研发桩塔一体化集成设备,提取“天地”热能,构成稳定低温热源。地热端:通过超低温能源桩提取地下热量;空气端:利用空气能源塔捕获空气中的低温热能;智慧调控:跨季节蓄热(冷),解决冬夏冷热负荷不平衡难题,构建“天上地下热量互补”的稳定热源系统。
(三)超低温介质:绿色无污染。联合研发专用新型环保防冻液-复合多元醇SH-4型防冻液,最低耐温可达-60℃。通过专用防冻液的研发和应用,增强了制热和适应恶劣天气能力,相变换热,绿色无污染,环境友好。
三、项目亮点:开创行业新路径
(一)技术首创性。对传统地源热泵系统面临的“占地面积大”“岩土取热温度受限”“冬夏冷热不平衡”等技术难题,经过多年技术攻关与工程实践,创新研发了“地热钢套管桩与空气能源塔耦合热泵高效供热供冷技术”,该技术入选山东省能源局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荐项目,并申请了多项国家专利,填补行业空白。
项目创新使用了“浅层土壤源大温差取热技术”及“一桩两用”“冷热联供”“跨季储能”的高效供热供冷模式,攻克传统地源热泵占地大、取热受限等问题,以及空气源热泵环境适应性差、低温衰减、能效低等行业痛点,为北方城市清洁供暖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二)多能协同创新。突破单一能源局限,通过地热、空气能等多能互补,构建“靠得住、品位好”的低温热源系统,即使在严寒天气仍保持高效运行。
(三)可推广性强。形成模块化设计方案,为城市绿色低碳供热制冷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对推动全国地热能开发利用和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其“天地合一”的供能理念更为北方城市清洁供暖提供了全新模式。
在众多新型清洁能源应用项目加速落地的今天,华山多能互补热泵供热制冷示范项目的技术基因正不断推广,它证明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可以共生,现代生活与低碳未来本为一体。下一步,历城区将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充分发挥绿色低碳领域优势,以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为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我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